从工业化/标准化的角度聊聊SaaS困境

最近对于SaaS行业的讨论热度又上来了。

相比之前的热捧,最近的讨论更多的是对这个行业长远发展的看衰。融资的难易的确会影响人的心态,但是真的能衡量一个行业的发展和潜力吗?

我持否定态度。不管是抱怨也好、愤怒也罢,不可否认的是不少的SaaS公司默默地发展也已经积累了非常健康的财务指标表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场景,SaaS的表现天差地别。

SaaS商业模式的本质是通过“标准化”换来“规模化”,而“标准化”这件事情往小了说是企业经营水平的体现,往大了说是由国家产业结构所决定的。这是一个工业化水平高低的问题,恰恰不是靠软件本身能够影响的。

我们一直在对标美国的SaaS发展。既然要对标,那就把时间倒退到百年前,从美国的工业化开始聊起。

美国的工业化历程

南北战争之后的30年里,美国快速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工业化进程。1870-1913年间,美国工业增长了8.1倍。同时期,美国工业占全球比重从23.3%提升至了35.8%。推进这个巨大增长背后的重要推手主要是两个:先进技术科学管理。

先进技术不言而喻,通过大量的机械替代人工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并且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在美国出现了许多新发明,间接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

同时在这一时期,美国还出现了大批经营管理相关的先驱,其中最为重要的即是我们都熟知的“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泰勒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应用标准化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和“作业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管理。

而在当时,“标准化生产”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福特汽车公司通过标准化原理把生产过程的时空统一起来所创造的连续生产流水线。“福特式生产线”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模式之一,这种模式的推广也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的标志性事件。

1927年,美国总统胡佛肯定了标准化对于工业化极端的重要性。标准化生产之所以能够在美国生根、开花、结果,其主要原因是美国较早地实现了企业的大规模生产和经营的实践。

如果没有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实践活动,标准化生产是不可能得以普遍地推广并使用的。可以说在这个时候,美国已经度过了工业化的转型期,迈入了经营意识觉醒的规模化增长阶段。而彼时的中国正在经历什么,想必不用多说。

工业化变革所带来的“标准化”为后来的信息化做了非常重要的铺垫。


信息化的历史

计算机的出现对二战的战局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也间接推动二战的提前结束。二战结束之后计算机继续迅猛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始,计算机逐渐在工商界崭露头角,逐渐改变工作的性质:许多处理医疗记录的文员转变成计算机数据录入人员;处理医疗账款的文员开始使用计算机来跟踪账单。文员工作并没有消失,但是融入了计算机和软件的使用让经营和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在70年代,软件信息化行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同时期的几乎所有行业。1971年创建的联邦快递开发了中心辐射式的云枢模型,其核心是计算机路由和跟踪软件的商业化运用,这是将搜索操作应用于优化货运的极佳例子。联邦快递从此一举成为历史上成效比最高的货运公司之一。

企业经营管理提效是软件在商业领域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实践,在这波影响世界的浪潮中,催生了一大批巨头软件企业,例如:微软、IBM、Oracle等等。这些企业时至今日依然活跃着。

继工业化之后,信息化再一次推动企业效率的跃升。如果说工业化催生了企业经营意识的觉醒,那么信息化则是将企业的经营实践进行了革命性的效率提升。


回头看

而中国工业化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

短短四十年的时间,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功。1979年到20117年间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达到9.5%,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占比1.8%提高到2017年的15.2%。

与此同时,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开始了。

但是正在进行工业化转型的中国企业并没有经历过经营意识觉醒的时期。

当麦当劳、沃尔玛这些企业在寻求科学管理、业务流程标准化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在追求“时代红利”。最初,靠着更低的人力成本,大量的企业通过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以存活,但是当这些所谓的红利退去的时候,很多企业好像变得不会管理公司一样。

过去三年我们一直说,“因为疫情,今年的情况不好……”,但真的当疫情结束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不是疫情导致地不行,而是自己本来就不行。所有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真正难以解决的是认知问题,是管理的问题。而这恰恰是最最需要时间。

4000万中小企业中脱离小作坊模式的有多少?标准化程度和经营意识的落后;这并不是软件能够解决的问题;往往那些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缺乏体系化认识的企业领袖,通常会对上管理系统这件事情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其根本矛盾不在于软件能否解决问题,而在于企业是否明确业务困境的症结点。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转型期有重叠,这对于信息化的发展来说可能并不利好;


最近大家频繁地提起中国软件以及SaaS行业所遇到的困境,于是乎想到了上面写到的这些。但仔细一想,大家所紧张的不外乎融资变困难了。但是市场永远是客观的,业务的增长不会因为融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自造血的能力。当大家开始反思和崩溃的时候,你得意识到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坏事。投机者和搅局者会退场,剩下的是真正坚守长期主义的玩家。

投资人有很多选择,但是对于SaaS创业者来说却只有这一个选择。我们需要更多耐心,设定更合理的期待,尽量看的更长远一些。

最近一直在看自行车速降赛。地狱山速降赛之所以成为地狱,不仅是因为地势险峻及其容易造成比赛事故。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上坡路段漫长而煎熬。整个上坡路段仅仅占据了比赛路段非常小的比重,但是却需要消耗大部份的体力。而当突破了这一段魔鬼路段之后,后续的路程不仅速度极快,而且风景秀丽。为了看到这段秀丽的风光,你必须通过这段缓慢而且痛苦的上坡路段。

陷在烂泥里?正常地前行速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