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学霸做无代码,每年三倍增长,腾讯看中

记者|何己派
首发|创投智库

要说近两年企服领域最火的赛道,低代码/无代码绝对算一个。

2021年,在阿里云“云钉一体”战略下,钉钉提出“低代码革命”。大厂的高调动作,给了市场很大的想象空间,大量玩家跑步入场、频获融资。

热度高,争议也多。有人说它“会让程序员失业”,有人认为“只是玩具而非工具”,有人觉得它万能,有人则觉得万万不能。

不论如何,一批本土低代码厂商,以极快速度崛起。

2015年,一群来自上海交大的同学搭伙创业,成立了一家名叫轻流的公司,定位无代码开发平台

7年时间,这家公司获得六轮融资,去年下半年完成近亿元B轮,背后站着腾讯、启明创投、源码等明星投资机构,近几年保持着3-4倍的收入增速。

在这个新鲜赛道,轻流的资历看着挺老,创始团队却比想象中年轻。担任创始人兼CEO的薄智元是位90后,但轻流已是他第二次创业。


授人以渔,量体裁衣

低代码/无代码,究竟是什么?

简单地说,它是种轻量开发模式,无需或仅需少量代码开发,拖拽已形成模块的图形代码,就能快速完成系统搭建,适合不同经验水平的开发人员。

在低代码的业态之上,无代码走得更彻底,完全投向轻量级、图形化的搭建方式,消灭复杂文本及操作,适用人群也扩大到业务管理人员。

低代码技术早在2000年就有,但直至2014年左右,国内外才开始兴起,近几年爆火,在于企业数字化需求实在太多、太杂,应用开发的产量缺口大。

反映在数据上,Gartner预计,企业的应用开发需求增速,约是IT交付能力供给速度的5 倍。要满足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所有业务场景需求,得开发至少5亿个新APP,按传统开发速度计算,至少要花4年。

传统IT开发路径,通常得花数月甚至更久,周期长不说,成本也高,少则几万元,多则百万、千万,涉及个性化定制,还需一系列测试、bug修复的繁琐工作,存在大量沟通成本、时间成本的损耗。

更紧迫的问题是,数字化时代来了,做IT设计开发的和做业务的,用着各自领域的工具和语言,在系统应用上“聊”不到一块,角色分工是割裂的。

创办轻流之前,薄智元曾在某国际软件大厂实习,那时,公司一家企业客户的工厂购买了1000多万的管理软件产品,他跟着去考察,发现业务负责人仍在使用Excel进行管理。

对方解释,“公司买的产品很好,但我们能控制的只有Excel和纸。”

这成了启发薄智元创业的由头。

“企业客户不太关注技术本身,看重的是能解决什么问题。”薄智元告诉《21CBR》,创业早期,团队发现很多企业要做数字化,但招不到足够的开发人才,业务部门也想做系统,但不具备代码开发能力。

轻流找到了切入口:面向更广泛的有系统开发需求的人员,授之以渔,让不懂代码甚至连Excel都用不好的人,快速上手开发内部工具。

其搭建路径为“积木式”三步操作:拖拽添加字段,点击设置业务流程,而后勾选分配权限,最终完成应用发布。

目前轻流产品使用者中,70%都是业务角色。轻流称,使用其无代码开发平台,实施开发周期能从6个月降至1星期,时间节省96%以上,节约超70%的IT成本。

举个例子,一家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过去需要十几年才上线几个系统,通过轻流无代码的方式,半年就能上线百来个小型系统,且基本都由业务人员操作搭建。


校园创业,少走弯路

薄智元本硕就读于上海交大,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就很爱“折腾”。

第一次创业在2013年,做的是独立音乐版权的项目,后来卖给了虾米音乐,由此赚到第一桶金。

第二次创业的方向选定To B,这位主修信息安全与计算机专业的学霸,决定回归技术路线。

做To B,前期投入大,价值回报周期长,项目打磨过程会有起伏,技术和产品路线往往需要反复摸索,找懂行的人才也难。

轻流的创始团队并不是经验丰富,或有足够资源、财力的创业者,年轻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轻流创始人团队

薄智元说,“我们的投资机构也会开玩笑说,‘企服’这件事注定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今天有个idea,明天就能百亿市值。你们年轻,耗得起时间。”

在上海交大逸夫楼一间小办公室,轻流诞生了,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发展过程远比想象中顺利。

起步期,上海交大为其提供了8个免费工位,而后又成为轻流第一个付费客户,公司最初的几位投资人,也都是薄智元的校友。

产品的打磨,也少走了很多弯路。

低代码/无代码产品,既要保证是泛行业的工具通用型,又需要有一定的行业垂直,考验构建行业场景化“需求池”后,进行抽象化、聚合处理的能力。

薄智元向《21CBR》表示,轻流相对幸运,没有过推翻重来的产品架构调整,但会做很多小范围的优化,代价是早期忍痛放弃了很多大项目的机会。

“打一开始,就得把行业需求的覆盖面铺得够广,面向足够多的企业用户,如果我们只针对某一个客户做单个项目,很难做共性需求的抽象处理。”他说。

想清楚创业方向,梳理企业内部的大量长尾需求,完成初始产品的建构——这个过程,团队花了3年多时间,直至2019年才正式商业化,当年,公司营收规模较2018年增长了30倍。

目前,轻流已覆盖制造、零售等数十个行业,推出企业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近百个业务场景解决方案,付费客户数千家。产品矩阵方面,除无代码系统搭建平台“轻流”,还有原生BI产品轻析、耦合技术与业务的轻代码,以及一站式服务平台轻商城。


市场加速,垂类探索

Gartner给过一个预估:近九成企业都面临应用开发的挑战,预估到2024年,全球约65%的应用程序将涉及低代码开发。

“目前国内市场成熟度确实没那么高,接下来会加速。”薄智元明显感受到,需求端正在变化。

部分客户加码的态度变得激进,医疗医药、能源、金融等相对高精尖的行业领域,以及更多大型企业,慢慢开始选用无代码产品。

“大客户的中长尾场景更多,对标准化、流程化的需求较中小客户更高,这些小场景,以前是用Excel、用纸来承载。”薄智元说。

比如,某个高科技制造业企业,年营业额高达数百亿美元,在售后服务方面遇到过难题——其客户报修需要通过邮件申请,处理周期长,了解进度只能靠电话沟通,处理过程费时费力。

若是用市面上的标准化SaaS产品,难以解决其个性化需求;若是动用自家IT来开发,周期非常长,还得考虑售后流程会因时而变,定制开发的调整和优化成本极高。

该公司的售后部门最终找到轻流,快速搭建系统,完成客户报修的线上化升级,由此,也实现了售后订单的数据可视化。

去年下半年,轻流对客户类型及解决方案进行细化,推出专有云无代码平台“专有轻流”,主要针对腰部和大企业客户,供其在专属的云资源或自有服务器上进行部署,实现独立专属。

随着行业know-how的积累加深,轻流逐渐拓展行业垂类的场景解决方案,推出了各类行业解决方案模板。薄智元透露,接下来会继续联手行业垂类合作伙伴进行探索。

收费方面,轻流主要采用年度订阅制。一些小规模团队,费用低至1万元/年;对无代码有独立专属需要的大型企业,费用可达到百万级别。

近两年,行业里新出现的玩家越来越多,市场有了良莠不齐的迹象。薄智元表示,业内存在不少“伪低代码”,打着低代码的幌子,最终仍是项目交付制。

有人来也有人走,第一家宣告退出的低代码厂商已经出现。成立于2019年的黑帕云,今年5月31日正式停服,被字节跳动收购。

“得回归价值本身。”在采访中,这是薄智元提及最多的一句话,之于轻流,它意味着保持造血能力。

“在SaaS领域,一些公司卖一分钱其实亏得更多,并且看不到任何盈利的曙光,不是个正向的生意。还是要创造价值,要给行业带来额外的增量,要让客户愿意买单。”带着这家瞪羚企业,薄智元还在探索。

附:轻流·无代码开发平台 免费试用入口⬇️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